周邊環境
中和的行政區域沿革
中和位於臺北平原的中部,因土地肥沃、氣候適宜,很早就成為農業發展的聚落。其中最早見諸文獻記載,可上溯明朝,明永曆十五年,規置郡縣,北臺灣皆隸屬天興縣,中和地區屬之。永曆十八年升縣為州。 至清康熙二十三年,臺灣置諸羅縣,中和屬之。康熙以降,臺北多故;當局為加強控制,乃於大甲淡水以北置淡水廳,並以淡北地方置淡水堡,當時本地區隸屬之。後來閩人渡臺來此闢地,以漳泉二州人民居多,而且與日俱增,於是逐漸發展成為漢人的聚落。乾隆年間修臺灣府志,始有擺接堡之記載,而本地區即隸屬擺接堡。 自嘉慶、道光以降,淡北移民大增,地方堡里之制,由淡水一堡,而增為十一堡、七堡不等,據淡水廳轉引道光二十一年戶口清冊,本地區仍屬擺接堡,而村莊名稱不明。咸豐、同治以降,臺北一帶,海禁大開,地方多事;乃立臺北府,以資治理,下設新竹、淡水、宜蘭三縣。當時本鄉地區,隸淡水縣,仍屬擺接堡。時劉銘傳任臺灣巡撫,實行清丈地畝,登錄土地;仍將舊日村莊境界,加以整理;遂合併今中、永和地區各村落為九大庄(中坑庄、南勢角庄、潭墘庄、秀朗庄、漳和座、四十張庄、外員山庄、永和庄、員山仔庄)。大庄之下,相傳又分為若干小庄;惟小庄名稱,已多不可考。 光緒二十一年五月六日(明治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九日、公元一八九五年)日人侵臺,登陸貢寮之鹽寮港。十一日,陷基隆。十三日,規畫行政區域,置臺北縣。中、永和地區,時隸屬臺北縣直轄;堡里村莊,皆仍清代舊制。光緒二十七年(日本明治三十四年十一月、公元一九0一年),日人大改臺灣地方制度,廢縣及辦務署,規全島為二十廳;廳之下更設支廳。當時中、永和地區隸屬臺北枋橋支廳。至光緒三十一年(日本明治三十八年七月、公元一九0五年),復調整各地區界分劃,以全擺接堡併為三區,本地區南勢角併入漳和區,仍名漳和區(時今板橋市為枋橋區,土城市為土城區)。 宣統元年(日本明治三十八年七月、公元一九0九年),再更地方制度,擴大臺北廳區;本鄉地區,仍屬枋橋支廳;而易名為枋簝區。一直到民國八年(日本大正八年,公元一九一九年),歷十一年之久,地方制度,未有更易。」民國九年(日本大正九年、公元一九二0年)七月,日皇以第二百一十八條勒令,改革臺灣地方制度。是年十一月一日,實施新制,併全島西部十廳為五州;乃廢臺北廳為臺北州,州下廢支廳為郡,郡下廢區為街、庄;而改易地名,廢各地名下之「庄」字;改「簝」為「寮」﹔改「仔」為「子」,改「佃」為「田」等,不一而足。乃廢「枋簝」行政區之名稱,取「中坑庄」之首字「中」字,連以「漳和庄」之次字「和」字,因名「中和庄」,上隸屬於臺北州海山郡。 據民國二十一年(日本昭和七年)版中和庄誌,當時總面積為二五‧八五七八平方公里,東西長為六‧九七二二公里,南北寬為六‧0八九四公里。北以新店溪界臺北市水道、川端、馬場(均在今臺北市中正區)、東園、西園(均在今臺北市萬華雙園區)五町,東以新店溪界文山郡深坑庄(在今台北市文山景美區),西北鄰同郡之板橋街(今本縣板橋市),西南接同郡之土城庄(今本縣土城市),東南毗文山郡新店街(今本縣新店市)。此為當時中和座行政區之版圖。民國三十四年(公元一九四五年),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,日本戰敗,無條件投降,臺、澎、金、馬宣告光復,為國民政府接收。當時為避免接收時期行政或有脫節現象,乃暫仍日人庄制,維持政務。 民國三十五年(公元一九四六年),各接收部門漸次就緒,行政以漸入軌道,始行改革制度。是年一月起,革除日人舊制,廢臺、澎之五州、三廳為八縣;廢郡為區;廢街庄為鄉鎮。當時中和庄仍研究稱曰中和鄉,隸海山區。當時本鄉乃革除舊時日人之二十區,分劃為二十村,二百二十六鄰。總面積為二五‧三0九九平方公里,北以新店溪界臺北市區,東以新店溪毗景美鎮(今臺北市文山區景美區),南接新店鎮,西接土城鄉,西北鄰板橋鎮。民國三十九年八月十六日廢區,由臺北縣直轄。 本鄉地區,與臺北市隔河相接,光復之後人口日增,民國四十年以降,復以臺北市之防空問題,劃本鄉為疏散地帶,而人口更為增加,尤以本鄉東北部之網溪、頂溪、中溪、上溪、下溪、店街、潭墘、秀朗等八里為甚。此八里商店櫛比、工廠林立,政務亦趨繁雜,以本鄉地區之遼闊、辦公人員之名額,實有人少事繁、鞭長莫及之苦。而地方人士亦以該八里地區之治安情形、環境衛生、兒童就學、交通道路及公共建設等問題,有諸多不便,於是分鄉設鎮之議以起。迨民國四十六年五月,始奉台灣省政府民國四十六年民財字第三六九九八號令,准予分鄉設鎮,並明令核定以頂溪、網溪、上溪、中溪、下溪、店街、秀朗、潭墘八村,為新鎮範圍。迨民國四十七年三月,始籌備完竣,四月一日,乃正式設鎮。初擬鎮名為中興鎮,但以與省政府所在地之中興新村有同名之嫌,乃定名為永和鎮。計分鄉後之本鄉面積共一九‧七一平方公里,轄有中原、枋寮、平河、瓦嗂、廟美、牛埔、灰嗂、積穗、瑞穗、外南、內南、橫路、頂南、力行、安樂、秀山等十六村;西界板橋,西南鄰土城,束南鄰新店,東及北均以新店溪界臺北市。 中和庄一地名的由來原住民時期: 漢人墾殖時期﹕ 日治時期﹕ 中、永和分治﹕ ![]() 瀏覽數
![]() |